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研发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的华工科技(000988.SZ)奋起直追,已迈入全球激光产业第一方阵。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自信地表示,华工科技不仅实现了高端激光装备替代进口,而且开始出口,产品订单量超过国际品牌。
华工科技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公开信息显示,华工科技研发投入累计超过百亿元,公司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第一”。
光通信是华工科技的核心业务之一。在4月16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华工科技方面表示,二季度,公司全系列AI光模块订单还在激增,每月100万只产能,较一季度增逾3倍,仍不能满足需求。
华工科技完成了全球化产能布局,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能力。除了中国,公司还在越南、泰国等地建立有全球生产基地。
华工科技经营业绩稳健增长。2024年,公司净利润12.21亿元,实现了连续6年快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产品以年35%增速“卖全球”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华工科技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一季度,华工科技预计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3.90亿—4.40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34.54%—51.79%。
对此,华工科技表示,公司所聚焦赛道的市场主体业务大幅增长。感知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厂家对公司PTC加热组件、传感器的需求快速增长。智能制造业务受益于船舶行业设备更新及制造过程数字化升级,迎来加速发展期,公司的激光装备、智能产线订单增长较快。联接业务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丰富和落地,国内客户算力需求激增,应用于算力中心建设的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公司数通业务快速增长。
2024年,华工科技也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09亿元,同比增长13.57%;归母净利润为12.21亿元,同比增长21.17%。
从具体业务方面来看,2024年,公司三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均实现明显增长。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4.92亿元,同比增长 9.45%;联接业务营业收入 39.75亿元,同比增长 23.75%;感知业务营业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26.08%。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已经是华工科技近年来的常态。
2019年,华工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4.60亿元、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到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19.41%。这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仅在2023年出现过一次调整,其余年度均为增长。
华工科技已经是一家全球化公司,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表示,2024年,海外业务拓展迅速,在欧洲、北美、中东等市场的出口订单均有明显增长,全年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马新强表示,公司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改写了全球激光装备产业格局,也让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用得起高精尖的激光装备。
产品自主化率超90%
华工科技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海外市场持续突破,靠的是科技创新驱动。
马新强表示,为了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多年来,华工科技在高端激光装备领域奋起直追,用不到1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巨头30多年的产业化历程,创造了行业领域70多项“中国第一”,牵头制定中国激光行业首个国际标准。华工科技产品自主化率超过了90%,支撑中国光电子产业一路向前。
在研发投入方面,马新强表示,即使在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华工科技仍然加大研发投入,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从财报披露的数据看,华工科技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51亿元、6.08亿元、7.83亿元、9.93亿元。其中,2023年、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1.91%、23.73%,均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
截至2024年底,华工科技投入的研发人员数量为2483人,同比增长14.11%,占期末员工总数的28.14%。
华工科技表示,公司聚焦“感知、联接、 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聚焦新能源汽车、数字赋能两大赛道,持续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凭借激光技术全链条突破、光通信硅光芯片自主化、传感器多维感知统治力三大核心优势,华工科技在智能制造、光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公司全球化布局强化了产业链韧性,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长期技术领先提供了保障,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稳健前行。
在4月16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华工科技方面表示,二季度,公司全系列AI光模块订单还在激增,每月100万只产能,较一季度增逾3倍,仍不能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