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4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0飞机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在AG600飞机的研制历程中,我国填补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战略空白,加速了民用航空国产化进程,为民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一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瞄准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持续推动AG600飞机系列化发展,进一步构建航空应急救援服务体系。
记者直击:AG600的着水试验
作为一款水陆两用飞机,AG600有着自己独特的本领,那就是在水上的起降,这个过程也是难得一见,记者就独家记录了试飞过程。
在荆门的漳河机场,透过镜头可以看到停机坪上停放的就是AG600,它马上要进行一次取证前的试飞,乘组已经登上了飞机。

4月20日的试飞科目主要是验证飞机的起降和着水性能,在短暂的准备之后,AG600开始进入跑道,很快就来到了水面上空,随后平稳地降落在水面之上,经过短暂滑行后,从水面再次起飞,完成了第一次的着水试验。紧接着,AG600再次飞行到指定位置,完成第二次的水面起降。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AG600共进行了8次的水面起降,完成了20日第一个架次的试飞任务。回到停机位,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试飞机长赵生。

记者:“我看着水了好多次,这几次之间有区别吗?”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试飞中心特级试飞员、AG600试飞机长赵生称:“就起落连续,不同的俯仰姿态、不同的接水姿态,这样做连续试飞。”
记者:“在水面降落,在飞行员视角,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赵生机长称:“水面降落的时候,它对飞机下沉率要求很高,如果说下沉率大了之后飞机就会跳,而且它对飞机的接水姿态也有要求,范围很小,三度姿态到五度姿态就是这么两度的可控范围。就是说在接水的时候,不仅仅要控制它的下降率,还要控制它接水的姿态,难度有点大,慢慢适应才行。”

赵生介绍,AG600平均每架机每个月要试飞16个架次,创造了我国民机试飞效能的新纪录,并制定出了水陆两栖飞机的适航审定基础和方法。

赵生称:“现在的状态经过研发和表明符合性试飞,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性能和稳定性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了认可,而且是达到了适航条例的要求。我们有一些需要扩展的科目,比如大侧风我们飞到了9米,但是还有扩展的空间,比如高原,我们还可以摸索一下高高原能不能飞等等,这些需要扩展的东西还需要补充再提高一下。”
记者探访AG600:全新升级 能力更强大
在刚才的节目中,我们看到,AG600在水面的试飞过程中起降非常平稳,那么,是哪些独特的设计让它拥有了这样空中水中无缝链接的本领呢?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AG600的上半部分就是标准的一架飞机的样子,而它的下半部分就是一条船的形状,还可以看到吃水线。AG600可以执行水上救援、森林灭火等多种应急任务,经过不断升级改型之后,AG600比之前的性能有更大的提升。

我们探访的这架飞机是AG600的新构型灭火机——AG600M,它在充分继承前一架AG600技术验证机的基础上,在飞机性能、功能和安全性上进行了大量优化设计,使得这架全新的“鲲龙”拥有了更加强大的能力。
此外,AG600M的最大起飞重量从53吨调整到60吨,载水量也从9吨提高到12吨。
投入运营前还有哪些关要过?
AG600飞机20日取得了型号合格证,飞机取证就有点像我们考试一样,那AG600取的是什么证、“考的是什么试”?未来还有哪些证要“考”呢?
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及民航法相关规定,航空器必须取得适航证才能投入运行。适航证件分为“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和“AC”——单机适航证。AG600此次取得的型号合格证主要用于证明航空器的设计是符合适航标准,可以理解为通过了“毕业考试”,取得了“毕业证”。

民航上海适航审定中心AG600型号审查组组长张迎春称:“从申请人向民航局提交申请开始,AG600型号合格审定历时12年3个月,取证阶段共完成验证试验8696项,累计试飞2167架次、4931小时,批准符合性报告6685份,验证了对审定基础中353项要求的符合性。”

据介绍,型号合格证是后续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两个证件的基础。其中,生产许可证用于确保制造商具备持续生产符合型号合格证要求的航空器的能力,相当于“工厂生产执照”;单机适航证为确认每架航空器在交付前符合适航标准后,允许其投入运营,相当于每一架飞机的“驾照”。

张迎春称:“在AG600获颁型号合格证后,AG600还要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除此之外还需要运行前评审,包括一些试飞工作,确定其符合运行类的规章。在交付给最终用户后,还需要对用户开展人员培训、维修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航空器的正常使用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