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仪器滴答作响,代表着生命的血液缓慢流动。4月21日,历经6个小时的采集,260毫升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从张庆辉的身体里流出。其后不久,这袋承载着希望之光的“火种”,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为其送去了生的希望。

时间的指针回溯到2024年6月,彼时,还在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就读护理专业的张庆辉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张庆辉说,这个决定和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在我6岁半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张庆辉坦言,父亲的病逝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给他和家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此后,如同父亲一样,那些因病而凋零的生命,那些在病床上渴望重生的眼神,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选择学医也是和我父亲有关。”张庆辉说,6年学医生涯,更让他懂得: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所以,2024年6月19日,当收到学校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号召后,他毅然决定,采集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此后,他便一直在等待“生命奇迹”的破土发芽。
配型成功的消息来得突然,但不意外。今年3月底,张庆辉收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电话里说我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了,十万分之一的缘分,我怎能不帮他?”
然而,同意捐献,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几天,张庆辉需要通过高分辨、捐献前体检等必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可能会让这场“生命接力赛”戛然而止。“其实原本捐献的时间定的是3月27号,但受助患者突发身体不适,不适宜接受移植,原定的捐献计划被迫推迟。”张庆辉说,一推再推,直到4月上旬,各方终于敲定了具体捐献日期——4月21日。
注射5天动员剂,身体各项指标达到造血干细胞采集要求后,4月21日,张庆辉终于完成了捐献,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赠礼,创造了十万分之一概率的人间奇迹。这也让他成为我市第143例、我省第16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救人一命的事,绝对不能犹豫!”张庆辉说,帮到别人比什么都更重要、更开心。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褚菲菲
编辑:吕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