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是肝癌?这绝不可能!” 老李死死攥着手中的体检报告,指节泛白,声音颤抖,双眼满是难以置信。身为一名环卫工,老李虽收入微薄,却一直过得简单自在,怎么也想不到,癌症竟会悄然降临。

年初开始,老李时常感到腹部隐隐作痛,还频繁腹泻。他本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想着自己身体向来硬朗,忍一忍就过去了,便没当回事。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愈发严重。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去卫生室拿点止痛药,没想到刚走到半路,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便重重地晕倒在地。幸运的是,同事发现及时,迅速将他送往医院。
一系列检查后,医生面色凝重地告知他,肝脏上有一个 3.5cm 的肿瘤,癌细胞已然开始扩散,确诊为肝癌晚期。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将老李砸懵了。他满心疑惑,自己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更没有熬夜的习惯,生活规律得不能再规律,为何会被肝癌缠上?此时的老李,满心懊悔,不住地喃喃自语:“身体不舒服真得早点看病,不能像我这样硬扛啊……”

肝癌偏爱 “捉迷藏”,一发现多是晚期?
像老李这样,一发现肝癌就是晚期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我国堪称肝癌的 “重灾区”,《2020 年全球肿瘤报告》数据令人揪心:当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高达 1929 万例,中国新发病例就占了 457 万例。其中,全球肝癌新发病例 91 万,中国独占 41 万,占比超 45%。肝癌,被人们恐惧地称为 “癌中之王”,最让人无奈的是,它常常在悄无声息中发展,一经发现,大多已到晚期。
为何肝癌早期如此难以察觉?这得从肝脏的特性说起。肝脏内部没有痛觉神经分布,堪称一个 “沉默的器官”。在肝癌早期,肿瘤较小时,即便在肝脏内 “悄悄搞破坏”,患者也不会感觉到疼痛。只有当肿瘤持续长大,直径超过 10cm,使得肝脏体积明显增大,撑开有痛觉神经的肝包膜时,患者才会察觉到身体的异样,可这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不仅如此,肝脏有着强大的代偿能力。只要还有 30% 的肝功能正常,它就能 “咬牙坚持”,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哪怕肿瘤在肝脏里不断侵犯,肝脏也依旧默默工作,不轻易 “喊累”,这就导致早期肝癌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症状。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郜玉峰指出,肝癌属于隐匿性进展性疾病,早期症状隐匿,等到患者因明显疼痛就医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当下,我国肝癌早期发现率仅为 30%,也就是说,高达 70% 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正因肝癌症状太容易被忽视,像老李经历的腹痛、腹泻,很多患者都会误以为是普通肠胃疾病,从而延误病情,错失早期确诊和治疗的黄金机会。
上厕所多留意,肝脏健康早知道
肝癌一旦发展到晚期,治疗难度剧增,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肝癌患者至关重要。在临床诊断中,蜘蛛痣是肝病的重要标志之一。
蜘蛛痣长啥样?当人们的面颈部、胸部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就会出现中间有一个小红点,四周毛细血管呈分叉状的现象,看起来如同一只小小的蜘蛛趴在皮肤上,故而得名。那为什么肝癌患者会长蜘蛛痣呢?这是因为肝癌会导致肝功能下降,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血液中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就会使得动脉末端分支扩张,从而形成蜘蛛形态的红痣。

除了蜘蛛痣,日常上厕所时的一些表现,也能为我们提供肝脏健康的线索。
浓茶色尿液需警惕
健康人的尿液通常呈淡黄色,喝水少或者长时间憋尿时,尿液颜色会加深变黄,这属于正常现象。但要是排除了这些因素,尿液依旧颜色深黄,如同浓茶一般,那就得警惕肝损伤了。肝脏受损后,胆红素的合成、代谢和排泄过程受到影响,胆红素反流回血液,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经过肾脏代谢后,尿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尿液颜色就会明显变深。
反复腹泻别忽视
肝癌会使肝功能降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到阻碍,进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摄入的脂肪难以被快速消化吸收,就容易导致反复的肝源性腹泻。而且,肝癌还会削弱身体的排毒功能,大量代谢物和毒素不断刺激胃肠道,进一步加重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如果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频繁发作,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检查肝脏功能。

尿液异味重可能是信号
正常情况下,尿液带有淡淡的氨气味。倘若尿液味道突然变得很重,散发着一股特殊的异味,有可能是肝癌导致肝功能下降,代谢出现障碍,血氨增多,部分胆红素随着尿液排出,从而使得尿液气味发生改变。一旦察觉到尿液气味异常,且这种情况持续存在,最好尽快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查肝脏疾病的可能性。
“肝癌大户” 现身,这些食物快扔掉
提到肝癌的诱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酒和烟。确实,长期酗酒、大量吸烟会给肝脏带来极大负担,增加患癌风险。但近些年来,有一种物质对肝脏的危害不容小觑,那就是黄曲霉素。中国科学院陈孝平院士明确指出,黄曲霉素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更是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
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素 B1,致癌性极强,毒性堪称砒霜的 68 倍,无论是误食还是误吸,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黄曲霉素,可引发急性中毒;长期少量摄入,也极有可能诱发肝癌。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空气湿度较大,这种环境特别适合霉菌生长,食物很容易发霉,进而产生黄曲霉素,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南方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北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新发肝癌病例约 40 万,其中南方地区新发肝癌病例约占 2/3。为了守护肝脏健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警惕黄曲霉素,以下这 3 种食物,很可能藏有黄曲霉素,千万别再吃了。
发霉的花生、玉米
花生和玉米富含淀粉,是黄曲霉素的 “心头好”。如果储存方式不当,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它们就极易滋生大量黄曲霉素。想象一下,打开装花生或玉米的袋子,一股霉味扑面而来,里面的花生、玉米表面布满黑色、绿色的霉斑,这样的食物绝对不能再食用,必须果断扔掉,否则黄曲霉素进入人体,会给肝脏带来极大威胁。
黑作坊自榨油
一些黑作坊榨油时,环境条件恶劣,榨油机器卫生状况堪忧,而且缺乏去除有害物质的专业工艺。在压榨过程中,一旦混入霉变的花生,根本无法有效过滤,压榨出来的花生油黄曲霉素含量必然超标。很多人觉得自榨油新鲜、纯天然,殊不知,这种来源不明的黑作坊自榨油,很可能是危害肝脏健康的 “定时炸弹”,为了安全起见,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

不合格肉蛋奶
动物要是食用了受黄曲霉素污染的饲料,体内就会残留黄曲霉素代谢物,这些有害物质会随着动物的代谢过程,转移到鸡蛋、牛奶或者肉制品中。人一旦食用了这类不合格的肉蛋奶,黄曲霉素就会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后患无穷。所以,购买肉蛋奶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有质量保障的产品,仔细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食品安全。
肝脏,是人体任劳任怨的 “劳模”,默默承担着解毒、代谢等重要任务,即便受到损伤,也不轻易 “吭声”。肝癌早期症状隐匿,但并非毫无踪迹可寻,像腹痛、腹泻、尿液颜色变化等,都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旦身体出现异常,千万不要忽视,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饮食安全,远离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肝脏健康筑牢防线。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